明日へ連れて

个人微信公众号:shaoyanshaoyu_
摄影爱好者
偶尔写点小文章

年轻人,你为什么总在焦虑?

01 被焦虑包裹着的年轻人

你是否时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打开某社区网站,首页飘着一个贴子“女生30岁应有多少存款”,点进去一看评论:

30岁,月薪8k,存款50w

24岁,存了12w,到30岁保守估计能存55w

30岁存款应该得有10w吧,没存款的话最少也要有套房了

现金150w左右,正好30岁

28岁,月薪1w,存款0,但在上海有一套90平的新房

今年整30岁,存款50w,二线城市名下三套房、一辆车

看完默默数了数自己不到五位数的存款(有些甚至还在负债状态,当然车贷房贷这种另说),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打开微博,看到一条热搜“独居老人家中死亡12年无人知”,看到评论里很多你的同龄人为此感到害怕,那些二三十岁便不再期待和相信爱情的单身青年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孤独终老无人依存的惨状,转头加入了豆瓣“孤寡人士中老年送医收尸互助”小组。

再打开微信,点开朋友圈,发现你的同事或朋友们要么在世界各地浪,要么在出席一些高大上的会议,要么能见到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甚至还能拍张合照,要么获得了各种各样不明觉厉的奖项/证书……或者是po一下奢侈品、谈一谈币圈秘闻、创业专业术语或是金融大佬八卦......

总之,看到这些后,你不断地问自己: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为什么好像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

你的每一天,都被各种各样带给你焦虑感的信息所包裹,压得你透不过气来。你觉得,自己是全世界唯一的穷人,或是唯一不幸的人。你迫切地想要改变这一境况,你想变得跟他们一样,或者至少不拖后腿,但是你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毕竟你几乎没可能一夜之间暴富、也很难一下子就遇到可以跟自己相伴到老的那个人。所有你羡慕却尚未得到的东西,都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为你所有。


02 为什么焦虑会如影随形?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这么多焦虑,甚至在梦里都无法摆脱它的阴影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外因方面来说,主要是以下三点:

1. 互联网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如果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我们的同时,总不忘带一下隔壁优秀同学出场——“你看隔壁家内谁,学习好又懂礼貌,你怎么不多跟人家学学”。而现在,跟我们对比的样本,已经从同小区、同班或同校扩大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相当于全世界每一个在某一方面比我们优秀的人,都能在某一时间成为“别人家的小孩”,从而让我们立即相形见绌、无地自容。

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位朋友家庭条件特别好,至多不过是吃的穿的用的上面比普通人要好一些,而现在,我们才知道贫穷清晰地划分了阶级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原来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已经站在人生巅峰了,那是普通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高度。

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展现了数千万的个体的生活状态,尤其是自带光环的那群人,更可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讨论,这给我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2. 自媒体铺天盖地向大众贩卖焦虑

这些年看到很多这类风格的文章: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年薪30w以下在北京活不下去

第一批实现财务自由的90后

跟老家同学对谈,发现他早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

每每读完都忍不住怀疑人生,觉得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柴。其实,仔细一想,这类文章本身就在走极端,要么拿少数成功人士来举例借以嘲讽大多数人的平庸,要么则是拿夸张的案例做一些根本站不住脚的论证,或是利用大家本就纠结的心理(比如究竟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就业这一问题),通过打破惯常理解来做文章,比如大家普遍认为小城市钱少,但文章讲的却是在小城市创业既不累又能赚到钱,还有业余时间培养爱好的案例。听听,这是多么吸引人啊!

可是,对于以上这些文章,你能从中借鉴的部分很有限,因为这些都是非典型案例,个人的成功跟很多因素相关,出身、学历、性格、判断力、眼界、情商等等,文章中展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即使你仔细研究这些出类拔萃的同龄人是如何成功的,甚至去看了十几本成功学的书籍、听了很多讲座,你能做到他们这个level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当然,不排除极少量能成功的人。

道理很简单,社会阶层本身就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越往上走越难,而且从下级到上一级的进阶难度之大,远远大于我们在职场中晋升的难度,而后者对很多人来说已经相当困难了。



中国社会阶层“金字塔”

那些年纪轻轻的CEO也好、实现财务自由的90后也好,他们跟我们普通人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啊,为什么要拿自己去跟他们比,还要因为比不过他们而自惭形秽呢?我觉得唯一有意义的事情,是学习他们成功之路里“接地气”的部分,比如他们是怎么看到市场机遇的,他们为此做了哪些调查,他们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诸如此类有一定可操作性的部分,这些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才是真正有所帮助的。

3. 来自社会大环境和单一价值观的压力

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一辈子要面临的四座大山是: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而它们无一不和钱有关。有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解决95%以上的问题,所以钱对我们非常重要。它重要到我们现在经常简单粗暴地将“成功”跟“有钱”对等起来,所以人人都忙着赚钱,而有钱人则忙着投资,让钱不断地生钱,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最近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许多大中企业纷纷卷入裁员潮,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背着车贷房贷的员工,一旦被裁,断了经济来源,简直就是世界末日。这种来自现实的物质上的压力更加助长了我们的焦虑,每天想的都是怎样才能多赚点钱,从此翻身做主人。

除了唯物质论的价值观以外,在许多其他方面,社会也是一样地唱单一论调。比如:女人30岁了还不结婚就没人要了、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让无数单身女性、新手父母感到焦虑。

哎,究竟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才能包容与主流认知不同的存在呢,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明明都不止一种。

说完外因,我再谈及两点内因。

1. 社交货币&攀比心理

这两年有一个概念特别热,叫做“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学者对它的定义是:

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简单来说,大家热衷在朋友圈里晒自拍、美食、旅游、事业成就等,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积累社交货币,提升自己在社交圈子里的出场价值。通常来说,营造积极的生活状态、发布正面的、美好的图片/文字更容易赢得赞美和关注,因此大多数人倾向于在朋友圈展示自己最好甚至是“美化到失真”的一面。

这也就是你感觉到的“朋友圈里每个人都比你过得好”的原因。

同时呢,人还有另一个心理,那就是喜欢攀比,并且最要命的是向上攀比,也就是跟表现更优秀的人相比较。其实文章开篇的那个帖子里,也不乏有网友留言“负债”或“存款5k”的,但我直接忽略了这些答案,而只盯着那些存款数额多的网友看。包括在生活里,我眼里只有那些手握三套房或是拥有许多只大牌包的同事,而却忽略了那些跟我一样没有房,或是上班背帆布包的同事,然后感叹一番:感觉大家上班只是为了体验生活,只有我是认真地为了生存。

人的攀比心理和积攒社交货币的心理相结合,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总在拼命给别人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却又在下一时刻发现自己的“好”跟别人展现的“好”差了十万八千里,然后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进而引发焦虑。

2.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有很多时候,焦虑来自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不确定会不会发生但在脑补中已经发生了好多次的事情,每每想到就会诱发焦虑情绪。

看到大家都在谈碎片化学习,于是花了几百几千块报各种知识付费课程,但是要么没去听,要么听了没思考和消化,或是课程质量本身就不高,最终导致钱和时间都花了但好像什么也没学到。

看到一篇文章说学会这些技能工资能翻倍,然后就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一个学一个,结果要么看了个开头发现好难学不会,要么学到一半半途而废,或者照着学了几种技能但不知道有什么用。

这种随大流、被动而无目的性的学习,往往收效甚微,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对未来的目标,也就更谈不上向着目标走的那条方向线了。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会发慌,看到别人做这也想学,做那也想凑一脚,总觉得好像跟着别人做一做,自己就能跟他们一样了。并且往往做的时候还会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天学会一个技能,把自己练成全知全能的神,职场之上所向披靡。

但是,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他强任他强,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学习和体会。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小到一个月、一周想达成什么成绩,达到一两年、三五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确立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才能在感到焦虑之时不仅仅是盲目焦虑,而能从重重思绪中剥丝抽茧,找到从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到你的目标之间这条航线上,让你焦虑的究竟是什么,阻碍你的行程的是什么,又能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减缓和消除这种焦虑。


03 如何减缓焦虑?

焦虑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也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它能够让我们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比如当我看到有些女生不到30岁存款已经50w的时候,我会想到自己花钱应该更节制一些,并且应该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开源的途径,我也想在30岁之前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

但另一方面,它让我们不断怀疑和否定自己,觉得世界上只有自己过的这么糟糕,别人都是上天的宠儿。一旦正常状态遭到这种思绪的侵袭,很容易打乱我们原有的步调和工作的状态,而人在思维消极时行动会变迟缓,也会增加出错的几率。

我自己也时常感到焦虑,有一个建议想与大家共勉。我觉得学会与自己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过分看中外部世界,因为我们迟早会明白一件事:

你过的怎样,以及发生在你身上99%的事,对他人来说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当你不再过多地去考虑“我做了某件事/就我目前的状态而言,其他人会怎么看我”时,剩下的事情就好解决了,你只需要专注自身,只需要更多地去考虑:我要怎么做才能达成对自己的期望。

如果你的期望是赚大钱,那么你就调动一切资源和自身的积极性去研究怎么赚钱,那些诸如《努力工作的人最后的过劳死了》之类的文章少看,他们是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当然我不是说身体不重要,但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赚大钱大多伴随着普通人坚持不了的辛苦,如果你因为看了几篇文章就觉得钱可以少赚,还是身体要紧,那只能说你一开始就没找准目标。

你可以选择换一个目标,比如找份清闲的工作养活自己就够了,那么这时请你就不要看到别人赚的盆满钵满就开始抱怨自己工资低并为此而焦虑了。如果清闲是你的期望,那你应该对此感到满足,而不是幻想自己拥有清闲工作的同时又想赚大钱,并且在没有达成这样的结果的时候感到焦虑。

总之,多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财富?健康?安稳平静的生活?社会地位?如果我们为了A而放弃了B,那么就不要在社会鼓吹B的美好的时候产生焦虑感,隐藏在后者背后的多得是你看不到的代价。

还有一点,是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焦虑跟痛苦一样,很多时候来自自己的无能。所以,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减缓一部分的焦虑感。这里谈及的主要是跟目标有关的学习,因为出于爱好的学习一般不会让人产生很强的焦虑感。与目标的关联性越高,那么重要性也越高,但是紧迫性却未必相应最高,因为很多学习不是立时能收到成效的,它可能需要你持续地付出,而有些学习则能相对快速地从入门到实操,具体学习什么要看你在当前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你对整个未来的目标和规划。


04 写在最后

老实说,我觉得自己这些年越来越浮躁了,什么事情都想快一点,再快一点。听歌前奏一长就失去了耐心,看个电视剧要1.5倍速,就连一篇很长的八卦盘点帖都能在看到一半时忍不住拉到评论区看看有没有优秀课代表给个总结。这种浮躁的心态,多少也是焦虑情绪的一部分反映。

我想,如果能尝试慢下来,用一种等待昙花在夜晚绽放的心情,去阅读、去做事,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游人走得急了,便容易错过难得的好风景,生活中过度急躁了,大概也容易错过上天原本想要给我们的恩宠吧。

希望自己以后能平心静气地做事,不再浮躁,也不再焦虑,凡事多问问自己的内心,不经常跟他人胡乱比较一通,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我的快乐与否也只与我自己相关,愿自己能拥有简单的生活,和一颗纯粹的心。



评论
热度(2)

© 明日へ連れて | Powered by LOFTER